山东光翔建材主营:金属仿古瓦,金属古建瓦,彩石金属瓦,铝合金仿古瓦等
一站式金属瓦整体解决方案

咨询电话:0539-2911880

行业资讯

半生研究,只为斗拱

作者:光翔建材 来源:www.sdguangxiang.com 时间:2018-05-25 10:44:26   tags: 斗拱 

  

武则天明堂微制珍品


武则天明堂微制珍品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


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你很难相信微制珍品可以做得如此精妙。8月23日,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,武则天明堂微制珍品首次亮相,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,这件作品长宽高各约5米,10万个部件,25位工匠,300个日夜制作而成。柱网、楼梯、栏杆、每块砖、每片瓦清晰可见,有据可考。重现武则天时期的大唐盛世。这也是武则天明堂的作者——赵广智先生平生所做最大体量也是最为复杂的一座微制珍品,仅搬运到场馆组装,就花了7个小时。


赵广智,古建营造专家,师从梁思成先生。作品被故宫博物院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、清华大学建筑系营造学社、皇城艺术馆等常年借展,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示。


写一部活的中国建筑史


有人说,建筑是凝固的音乐。繁华落尽,一切尽淹没在如烟的往事中,唯有建筑不老,遗产永恒。赵广智和建筑结缘,要从1956年说起。


1956年,赵广智在北京师范学校担任手工劳作工艺教师。被推荐到清华大学进修,跟随梁思成先生学了6年。梁思成先生说,他教的学生多是学理论的,学工艺的学生,赵广智是第一个。梁思成先生经常感慨:1900年出生的那一代人,已经没有人造古建筑了,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要断代了。梁思成先生和赵广智说,作为手工劳作工艺的老师,更要认真学古建筑营造,学细致、学准确,再把技艺交给学生们。


经过6年的学习,从唐宋到明清典型的建筑结构制造工艺,赵广智做了无数小样给梁思成先生看,梁思成先生对小样的赞许,使得赵广智萌发了制作微制珍品的想法。“我一定要把营造技艺传承下去。”赵广智说。


“中国古建筑技艺不能丢,要传承下去。”梁思成先生对赵广智说:“我相信你。”


“这四个字,我记了一辈子。”赵广智说。当年自己跟随梁思成先生学古建筑营造时,才19岁,现在自己已经80多岁了,和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。


毕业后,赵广智从事多年青少年教育教学工作。后来主持创办海淀钢琴厂,任厂长及总工程师。1995年退休后,有时间了,是该完成对梁思成先生承诺的时候了。赵广智一直记得梁思成先生说:“宣传介绍中国古建筑,写文章不如绘图清楚,绘图不如实样清楚。”赵广智有一个梦想,把梁思成先生测绘过、论述过的著名建筑复原成实样。“写一部活的中国建筑史。”赵广智说,“震撼世界,激励我们的民族,保留我们民族的记忆,延续我们民族的记忆。”


微制珍品,浓缩五千年文化精华


古建筑营造工艺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,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木构为主,老祖宗依靠用榫卯结构建造起一座座牢固的殿堂。古人留下的不止是一个建筑,更是一种传承、一种精神,一个不可复制、不可再生的一种文化。


赵广智下定决心,准备完成故宫角楼的微制珍品制作,按比例复原故宫角楼,体现中国古建筑技艺的精妙。


故宫角楼


故宫角楼


角楼可谓中国清代古建筑结构中最为复杂的。故宫角楼的微制珍品制作是个丝毫不亚于实际建造的巨大工程,光测绘作图就用了两年,去角楼实地测量几十次。赵广智带着6个徒弟,制作4年,于2005年正式制作完成。全部按原来的尺寸比例,不仅外观像,建筑物里面也一样,比如地砖大小,门窗上的销钉多少也与实际相同,门窗还是可以开启的。


得知赵广智在制作角楼微制珍品,曾有煤老板找到赵广智,七八辆小汽车停在村子里,“煤老板说1000万没问题,大皮箱这么大,打开一看全是钱。可把我气坏了。”赵广智说,“这是对我们的一种侮辱。我和徒弟们经历那么多年,努力做出来的,希望能交到一个能懂它价值的人手里,它体现的是一种精神,我们同心向上,劲往一处使,就像斗拱的作用一样,千年不倒,代表了我们中国古代匠师们的精神,不能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倒下去,不能灭。”


现在故宫角楼的微制珍品陈列于故宫博物院,曾于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亮相故宫博物院宝蕴楼,多国来宾前往参观,不仅代表了中国顶尖的营造工艺水平,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匠师们的智慧和我们的文化传承。



应县木塔


应县木塔


3万个构件拼成故宫角楼,8万个构件建成应县木塔,10万个构件筑成武则天明堂,复杂程度可想而知。


微制珍品构件大小仅为几十毫米,构件与构件之间必须严丝合缝,环环相扣。赵广智遵循营造古法,完全按古人建造流程,不仅形似,节点结构、建造过程也都与真实建筑相同。一钉一卯、一砖一瓦都有据可考。现在赵广智已经完成了近百件中国古建筑微缩模型。那些失传已久的中国古典营造工艺,通过微制珍品展现出来,它们如同古代历史建筑的再现,将数千年古建筑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
释迦塔


释迦塔


古建筑微缩,微缩的不仅仅是建筑或艺术,而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浓缩与精华。“有民族之情,才能在作品中凝聚中国力量。”赵广智说,想把作品留给国家,留给懂作品价值的人。


传承:我愿意多培养一些教师、学生


“角楼上最重要的部件,就是斗拱,两寸半,却能承受几百吨的重量,就跟人一样。”赵广智说。


微制珍品的创作也遇到了很多困难,比如作品的创作和展示场地,比如木料费用。赵广智说,微制珍品是民族的事,但他是心甘情愿做的。为了完成微制珍品,赵广智卖了自己的房子,住一个小屋。“有一年过年,徒弟们都回家了,我怎么过年呢?翻翻兜,把零钱钢镚儿都找出来,一块三毛五。”赵广智说,“但你真有困难的时候,这个孩子来了,那个学生来了,资助我们。”


近20年来,赵广智一门心思带领学生钻研古建文化,其他一切吃喝穿用、材料工具都是靠女儿和亲朋好友的帮助。为了更好地传承古建筑营造工艺,近20年间,赵广智已收徒弟近百人,赵广智一直把徒弟们叫孩子们,他为孩子们费尽了心思,教他们中国古建理论知识、绘图、雕刻及各种部件的加工、组装工艺等。大多学徒是贫困山区的孩子。他给孩子们制定了“校训”是:心静、慧聪、体勤、情深。


为什么招收贫困山区的孩子?为什么要“心静”?赵广智解释说,微制珍品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,几乎全部是手工制作。用手工的方式做中国机器,用中国机器做中国古建筑。需要孩子们抵制很多诱惑。赵广智招收的学徒们近20年没有看过电视,没有唱过卡拉OK,一直安安静静地呆在北京郊区跟着赵广智学古建筑营造工艺,磨去人的“贪性”。


“我身上也有两座大山。”赵广智说,“一部分是学生家长,农村家庭的父母,送孩子到北京,希望他们打工挣钱,我们告诉他们孩子们在学一门艺术,家长理解不了。另一部分是孩子们自身。当他们接触的社会环境都在讲挣钱,你和他们讲人生观、个人奉献,可能是无力的。”但是赵广智一直在引导孩子们。赵广智说,这20年来,学艺的孩子们很少有离开的,有些离开了又回来了,但没有谁学了手艺出去开小店挣钱的。”赵广智说。


微缩古建筑


赵广智说,他带的孩子们都很有团队精神。“每一件作品,不是一个人做,他做额枋,他做平板方,他做斗拱,搁上以后,应该吻合,这种精神,必须你顾我,我顾你。这种叫团队精神,是‘和’的概念,是中国一个坚强的细胞。必须要按照规矩来完成,角楼底下好多斗拱,它和下一层的吻兽,就差2毫米,如果差了,就顶上了。”赵广智回忆自己带领孩子们做角楼,“2万8千个部件合在一起,合的时候分毫不差,合上了!”


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。”赵广智说,孩子们也给他很多感动。2007年,他带领孩子们去测绘佛光寺东大殿,因为下雪,汽车过不去,等了四个小时,孩子们说,当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是骑毛驴,走着崎岖的山路,现在有了柏油马路,我们跑过去就行了。当时,赵广智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。他在心里告诉梁思成先生:有这样的传承人,您可以放心了。


赵广智的女儿和外孙女都继承了古建筑营造工艺的事业。外孙女纪托,在国外读了大学,虽然学的是热门的金融专业,也在上海理工大学当了一段时间教师,现在还是回到爷爷身边,做微制珍品。“让中国古建筑营造工艺传承下去,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。”纪托说。


为了更好地传承古建筑营造工艺,赵广智也计划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写一本书,将自己多年的心得、教学方法整理成文,方便更多人了解、学习。


赵广智介绍微制珍品


赵广智介绍微制珍品


现在,赵广智的工作室已成为清华大学教育教学实训基地、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教学实训基地、央美附中教育教学实训基地。老祖宗的智慧在一代一代传承。赵广智想得更远的是,如何培养更多懂古建筑营造的老师。“如果这些合作学校的老师能放在我这里,跟我学1年,就能很好地掌握古建筑营造,能上好这堂课了。成百上千个教师,就能成就成千上万个学生。”赵广智说,他很愿意多培养一些教师。“我是最不愿意谢绝学生的。”(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春铭)